學院介紹
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始建于1980年,前身為“化學工程系”,2003年撤系建院,是學校最早成立的工科院系之一。
學院辦學特色鮮明,學科優勢突出,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、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省一級重點學科,環境工程省二級重點學科;化學工程與技術、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;材料與化工、資源與環境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?;瘜W工程與技術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取得C+成績。
學院現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、化學工程與工藝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、應用化學、環境工程、化學等6個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專業。其中,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、國家級特色專業、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、河南省高等學?!皩I綜合改革試點”專業;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、河南省特色專業;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;應用化學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、河南省高等學?!皩I綜合改革試點”專業、河南省特色專業;環境工程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;化學專業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合格基層教學組織。目前,在校本科生1707人、研究生175人。
學院現有教職工167人,其中專任教師140人,高級職稱80人,博士(后)115人,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近40人,建有教育部“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”創新團隊。其中,國家百千萬人才、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中原學者、河南省特聘教授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、省學術技術帶頭人、省杰出人才、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、省杰出青年、省教學名師、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等60余人次。學院聘有雙聘院士2人,形成了以雙聘院士為引領,以教育部創新團隊為核心,以中原學者、河南省特聘教授、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為骨干的高水平師資隊伍。
學院堅持“學生為中心、產出為導向、持續改進”的基本理念,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,深化教育教學改革,近年來先后獲國家級、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?,F有省級雙語示范課程、省級精品課程、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、校級建設精品課程12門;獲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;建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河南省教學團隊。學院建有7個校內專業實習實訓平臺、37個校外專業實習基地,其中,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相關公司聯合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、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。
近年來,學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0余項,主持國家重大水專項、省重大公益招標等重大(點)項目20余項,其它省部級項目70余項,企業委托項目100多項;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、發明獎30余項;出版專著、教材55部;在Nano Today、Adv. Energy Mater.、Ind. Eng. Chem. Res.、Angew. Chem. Int. Edi.、化工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00余篇,其中SCI/EI收錄800余篇,11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、ESI熱點論文,有力支撐了學校工程學、化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%。
學院建有河南省表面科學重點實驗室等8個省部級學科平臺,儀器設備總值1.2億元。充分發揮學科特色與優勢,廣泛開展和國內外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;與新疆大學、河北工業大學、意大利卡梅里諾大學、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高校聯合培養博士;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、濮陽惠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、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、中銀(寧波)電池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。
學院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持續推進“課程思政”和“三全育人”改革,高度重視學生思想品德、專業知識技能、創新能力等的培養,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。近幾年,學生在金相技能大賽、化工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和“挑戰杯”“互聯網+”等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21項,省級獎項84項,授權專利近60件。應屆畢業生碩士研究生考取率穩定在30%以上,畢業生以基礎扎實、工作踏實,適應能力強、創新能力強,富有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而廣受社會青睞。
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,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職責,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設,有力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,先后被評為“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”、“ 河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、“鄭州輕工業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、 “鄭州輕工業大學文明單位”等榮譽稱號。
專業設置
应用化学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79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高分子材料与工程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111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化学工程与工艺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83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化学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56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环境工程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58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(本科生毕业)
生源數量:88
學歷: 本科生畢業
是否推薦:否
關注微信
掃描左側二維碼